2025建筑装饰BIM大会暨
首届建筑装饰行业数字采供交流会

2025建筑装饰BIM大会在展会第二天盛大举行,众多行业领导与专业人士齐聚。大会围绕BIM技术应用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建筑装饰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杜海燕在致辞中表达了对行业合作的期待;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单波强调了BIM技术对行业发展的关键意义,提出突破方向。

随后,来自各大企业的代表分享了BIM技术的实践成果。从异形建筑的建造,到歌剧院的毫米级精度控制,再到超高层项目的技术创新,展示了BIM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强大赋能,助力行业提升效率、攻克难题,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 杜海燕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杜海燕在大会致辞,欢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领导和行业精英,对大会落地hotel&shop plus上海深感荣幸,祝贺第六届建筑装饰BIM大赛获奖企业代表,还表示未来展会将与协会在更多领域合作,促产业链发展和展会行业转型。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副会长、副秘书长单波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单波讲话,强调行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把握战略机遇,构建高质量格局;深化BIM应用,破壁垒、促融合、统标准;拥抱智能建造,培育新质生产力;凝聚合力,借大赛挖掘案例、推广经验、激发创新。

/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

生命之树项目项目经理 王源

王源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以科技匠心 打造传世建筑  以一树东方 雕刻空间艺术——精湛的BIM技术应用成就“生命之树”的辉煌》。王源分享了生命之树项目的建造历程。生命之树由英国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以古观音禅寺银杏树为原型。项目面临诸多难题,如复杂的钢结构和不锈钢表皮、高精度要求等。团队通过确定“定、测、模、造、装”五个关键环节,与清华团队合作,预加载3600吨荷载解决表皮安装难题;构建多套坐标体系,使用激光追踪仪,邀请专业团队测量克服测量难点;自主研发逆向建模程序,解决设计源代码问题。加工安装过程中,与厂家合作提高精度,给构件制作身份证,优化脚手架体系和互锁叶片。项目成功运用智慧建造原理,全过程使用BIM技术,获得多项专利和成果。开业后引发行业关注,获媒体报道,实现管理、社会价值双丰收,团队也将继续以BIM和科技为依托打造优质项目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测量所所长、上海大歌剧院BIM技术经理 鲁新华

鲁新华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数智技术赋能装企完成“毫米级”精度控制——BIM技术在世界级歌剧院精装工程中应用实践》。鲁新华分享了上海大歌剧院项目建设过程,该项目位于浦东世博文化公园,目标是建成世界级文化地标。项目设计由中外高水平团队联合打造,建筑取意中国扇之意,且具备多种演出功能和排练空间。项目建设面临室内外设计关联性强、放样定位难、土建施工误差大、声学要求高等难题。施工团队通过联合各方建立基准控制网,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解决定位精度问题;根据声学设计模型建立实体模型检测优化,保障声学效果;采用参数化设计技术优化材料下单、深化设计,研发全自动钢架单元流水线提高加工效率;在现场安装阶段,利用参数化设计定位,试用放样机器人提高放样效率,还对相关技术和装备进行研发改良。该项目巩固了数字化与工业化建造技术体系,获得业主好评与媒体宣传,为后续项目积累了经验。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

副总工程师、幕墙设计院院长 杨英

杨英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新质生产力应用成就雄安第一高楼中化大厦——BIM技术在中国中化大厦项目的应用实践》。杨英围绕雄安中华大厦项目展开分享,该项目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核心区,是雄安第一高楼,融合多项特色设计,功能多元且建设难度大。项目运用BIM正向设计贯穿全生命周期,前期用于设计验证、可视化分析等,中期指导数字化加工,施工阶段实现施工模拟、物料跟踪和质量管控。在项目建设中,针对各部分难点,如单元板块加工、防水排水、通风器部位处理、塔冠施工等,借助BIM建模与技术平台进行优化和调整。施工过程中,通过可视化交底、模拟动画辅助安装,利用物料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实现物料管理与施工组织指导。项目还依据雄安BIM 5.0标准开展数字化运维,自主研发相关程序。中华大厦项目借助BIM技术提升设计与施工质量,保障建设顺利进行,为雄安新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深圳市博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院院长 葛真

葛真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AI设计应用思考&日本室内精细化设计之路》。葛真分享了AI设计与日本精细化设计管理经验。AI方面,其作为计算机科学分支,在建筑装饰等多领域广泛应用。以音乐厅、酒店、住宅等设计为例,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生成多样效果图,且中英文表达效果有别,还可用于工业产品设计,助力实现创意,应将其作为工具提升设计效率。日本设计精细化上,在卫生间、公共建筑、酒店等场所,细节处理出色。如机场卫生间设穿衣镜、小便斗无隔板;美术馆墙面衔接自然;火车站建筑设计合理、维护成本低;酒店拖鞋不分左右脚,方便地震逃生。此外,日本在材料研发、灯光设计、建筑维护等方面也有诸多可借鉴之处。学习这些细节,有助于提升设计方案竞争力,推动国内设计行业发展。

/深圳叮当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甘东

甘东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码里公装”精细化管理助力项目降本增效——“BIM化下单”如何有效降低幕墙企业成本》。甘东围绕BIM在牧场项目及装饰企业的应用展开分享,重点介绍协同管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协同管理方面,针对专业BIM软件协同性不足的痛点,借助在线图形引擎实现模型多端查看、与线下软件联动及版本管理。模型数据读取有正向建模和通过构建名称读取两种方式,用于可视化管理、算量比对,完成后进行参数化下料与套材计算,且数据可在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供应商间流转,实现材料生产、物流、安装全流程跟踪。在数字化解决方案上,提供融合BIM模型与算法、AI的项目现场管理工具,自动更新甘特图、进行现场巡检;通过商务看板分析成本数据预警;拆分幕墙工序精细化统计工程量;管控材料供应商全流程,利用AI分析价格走势,搭建材料周转超市节省成本;质量安全管理可在模型和图纸上标记问题。此外,公司能提供装饰企业全流程管理闭环服务。

/数字之光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吴传炎

吴传炎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装配式建筑电气快装管线系统”助力装饰项目高标准交付——数字之光“光电AioT一体化智能建造”成就未来》。数字之光以光环境科技创新为基础,参与众多地标项目照明工作。在装配式建筑机电设备一体化方面,针对传统机电管线的问题,研发多项创新产品和技术,如装配式建筑机电一体化、模块化产品等,实现多个一体化功能,减少工序、节约成本。通过灯联网构建AioT平台,实现建筑智慧化控制,模拟健康光谱照明,提升照明体验,还能与酒店各类系统融合,实现能源数据采集与管理。其装配式灯具系统应用广泛,可提升装配化水平、节省工期和人工成本,相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制定了产品标准。此外,数字之光围绕“双碳”战略,筹备中国绿色低碳酒店专委会,推动绿色酒店产业发展,还参与打造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产业链,助力地方经济增长,期望与各方联合创新、开展合作。

/广州珠江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管理部负责人建筑学中级工程师 何婧

珠江装修迈向AI新时代——装配式内装体系与珠装云筑·智造》。该体系对传统进行全面革新,实现从供应平台向自有制造的转变,增强产品适应性并开拓海外市场。与传统装修相比,装配式装修在施工、质量、材料利用、工期和预算控制方面优势显著。其核心为独特的复合蜂窝铝体系,优化板材结构,提升强度,满足多元场景需求,安装拆卸方便。公司的五大产品线各具特色。内装产品线细分室内空间模块,适配多种业态;智慧生态产品线提供全链条智能化场景方案;供应咨询产品线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模块化农房产品线针对山区运输难题推出不同模块产品;数字化系统产品线借助云架构解决行业脱节问题。其中,珠装云筑智造系统基于云架构平台,运用轻量化引擎将设计数字化,开放接口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精准对接,达成实模一致的效果,在整个装配式内装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公司业务高效发展。

/北京广联达平方科技有限公司/

采方客户中心总经理 赵捷

赵捷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数字采供打造装企增长新引擎——跨界融合共建装饰新生态》主题,赵捷分享了在建筑和地产行业经济下行、公装市场产值下降的背景下,绿色建筑、低碳政策以及城市更新等带来新机遇,东方企业未来有绿色转型、开拓新兴赛道、提升生态能力三个发展方向。随着AI技术发展,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涵盖设计、运营等环节,像AI装饰算量和思维设计已在实际工作中应用,AI还能提升招投标、验收等工作效率。同时,建筑行业采购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构建了涵盖成本管理、招标流程管理、合同履约管理、供应商管理的系统。该系统基于SaaS化部署与AI大数据结合,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可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增强供应链稳定性,企业可通过扫码获取免费账户体验,助力公装企业发展。

活动现场,同期举行了备受瞩目的第六届建筑装饰BIM大赛颁奖仪式。这些大赛获奖企业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在数智能化、AI+等前沿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未来,它们将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领整个建筑装饰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凝聚行业力量,共同推动建筑装饰行业实现质的飞跃与变革,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THE END–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

E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Baidu
map